查看: 20329|回复: 0

太康县城郊乡七里河行政村的简介及村名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4 15: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七里河行政村】
      七里河行政村东靠涡河西岸,北二环路横穿于村北部,百米大道(银城路)北端贯穿南北,高贤公路斜跨东南西北,交通便利。该村辖大李、霸王台、小李、赵庄、七里河、和楼6个自然村,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0亩,总人口3087人,全系汉族,有李、曾、赵、和、郭、孙、周、柳、彭、程、刘、霍、张、王、黄、史、任、谢、姬、董共20姓,其中李姓1242人,为本村大姓,曾姓472人,赵姓384人,和姓355人,其他姓氏人口较少。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村域经济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
640.webp (20).jpg

【七里河自然村】

      七里河村东邻涡河西岸,北靠二环路,西邻百米大道,南连小李村。耕地面积395亩,现有人口560人,居住有李、霍2姓。
640.webp (19).jpg

七里河村一角

【村名由来】
      清乾隆年间(1768),住在泰山庙(已毁)附近的来祖李万卷迁入此地建房居住。因距城中心约7里,又邻涡河,故取名七里河村。
【姓氏族谱】
      李姓,清乾隆年间(1768),李姓迁至邑西北隅涡滨右岸一带,现有人口530人。 霍姓,解放前,因住娘家迁入,现有30人。
640.webp (18).jpg

涡河夕照

【小李村自然村】
      小李村西靠百米大道,南连霸王台村,东临涡河西岸河堤公路,北临七里河村。本村现有人口271人,耕地面积238亩,居住有李、周、张、姬4姓。
640.webp (17).jpg

河提公路

【村名由来】
       清末,李姓从涡河东岸雷庄迁入此地租种土地,因与大李村相比人数较少,故起名为小李村。
【姓氏族谱】
      李姓,清末从涡河东岸雷庄迁入小李村,现有人口150人。
      周姓,解放前,住亲戚家落户,现有人口100人。 张姓,1983年,住娘家落户,现有人口9人。
      姬姓,解放前,住亲戚家落户,12人。
【大李自然村】
     大李村东和北靠涡河河堤公路,西邻高贤公路,南毗连曾坟村。耕地面积383亩,全村人口601人,居住有李、彭、柳、程4姓。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林木以桃树、李子树为主。
640.webp (16).jpg

吉祥花园

【村名由来】
      来祖李万卷原住在太康县城东关泰山庙附近,由于涡河的开挖,泰山庙拆迁,村庄土地被征用,迁居于县城西北隅涡河西岸一带,该村原名为皮塌胡子李,因为“皮塌胡子李”是顽皮糊弄人之意,李姓非常忌讳,后改名为大李村。
【姓氏族谱】
640.webp (15).jpg

大李村街景

       李姓:分两支,一支为始祖李伯敬,元朝至正年间,任河南提举知太康县令,卸任后定居太康县东关。清乾隆年间(1768),来祖李万卷从城东关泰山庙迁至邑西北隅涡河滨西岸一带大李村。
李氏世脉用字(21世—28世):钧、云、荣、元、思、仰(21世)、济、树、为、生、钦、泽、明(28世)、从、化、锦、润、来、月、成、鉴、汉、天、道、开、录、清、新。
      李姓,一支为来祖李有进任太康县知事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太康县西北二十里后李安家,十六世祖李在云迁入七里河行政村大李村,
      世脉用字(16世—26世):桢、干、安、家、邦、树、德、洪、福、兴、孝、敬、维、良、贤、和、善、庆、伟、昌。又续二十字:钦、本、同、舟、济、志、成、泽、栋、天、才、满、瑞、光、照、世、万、法、为、先。大李村现有李姓人口541人。
      柳姓:解放前投亲落户,26人。
      彭姓:解放前投亲落户,现有28人。
      程姓:解放后住娘家,6人。
640.webp (14).jpg

桃 林

【民间传说】
【皮塌胡子李】
      清乾隆年间,先祖李万卷家来了一位老翁,头发白的像丝窝,雪白胡子飘洒胸前。当时正是秋收季节,这位老翁闹着要坐拉豆棵的车到皮塌胡子李去。车把式不让坐车,用手往西北一指,说道:“在北边”,说罢赶着车就走。到了场里发现这位白发老翁却坐在车上,二话没说扛起布袋就往石磙上倒豆子,好久才倒完。结果一亩地打了八石五斗豆子(一石等于十斗),正当大家惊奇之时,白发老翁却不见了。
      大家猛然惊呼“皮塌胡子精”来了!由此,四乡邻给该村起名为皮塌糊子李。因为“皮塌胡子李”是顽皮糊弄人之意,李姓非常忌讳。
【赵庄自然村】
       赵庄村东临高贤公路,北靠蜜蜂刘村,西邻郭鲁张村。耕地面积336亩,总人口454人,居住有赵、李、郭3姓。
640.webp (13).jpg

七里河小学

【村名由来】
      明洪武初年,始祖赵太始,至正十五年(1355)甲午科举人,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老官巷,率两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移于此,故名为赵庄,现有石碑、族谱为据。
【姓氏族谱】
      赵姓,明洪武初年,赵太始率两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太康县高贤,后又从高贤乡漳岗迁入霸王台,现有384人。
世脉用字:世、景、维、宏、昌、运、际、熙、隆、祚、永、庆、长、启、嗣、方、崇、振、兴、传、绍、光、裕、荣、宗、经、桓、汉、纬、宇、华、曾、生。
      郭姓,解放前,因战乱,来祖从县城郭街迁入,现有49人。
      李姓,1950年投亲入住,现有21人。
640.webp (12).jpg

【霸王台自然村】

       霸王台村西靠银城路,东靠高贤公路,南邻吉祥小区,北连小李村。耕地面积693亩,总人口798人。居住有任、曾、郭、孙、程、王、黄、史、谢、张10姓,其中曾姓是本村大姓,占全村人口的60%。
【村名由来】
      楚汉相争,刘邦在涡河东岸(现城关镇牛庄)筑一古城,项羽在涡河西一公里处筑台以对垒。此台高达数米,故该村起名为霸王台村。
【姓氏族谱】
640.webp (10).jpg

霸王台美丽乡村绘画

      曾姓,先祖为战国时代曾子,曾子因继承孔子的学说,被称为“宗圣”。源自江西南丰,三十四世略公之后,至四十一世纯公,宋朝进士,赐山西省洪洞县知县,居家迁往该地。至五十四诚服公,于元朝正元年间赐官河南太康县职,携六子迁至太康县。长子、次子、三子返回山西,五子不知去向,六子聪公定居太康。现有人口472人。
      曾姓世脉用字:曾子传道于孔子的孙子孔子思,子思传道孟子(亚圣),相传孔、颜、曾、孟四姓字辈是相同的。据孔氏家族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赐“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10个字辈。
明崇祯二年(1629)恩准: “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10个字辈。清朝同治年间(1863),钦赐“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0个字辈。民国九年(1920),北洋政府内务部又批准续拟“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赐、绪、昌”20个字辈。民国十六年(1927),又续“世代朝廷赠、辅阁尽忠良、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帮”20个字辈。共计70个字辈,作为排代论辈的延续。
640.webp (9).jpg

霸王台美丽乡村绘画

【曾姓家训】
      一要热爱祖国,守纪遵法,不准为非作歹,败德丧行。 二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不准忤逆不孝,尊卑不明。 三要敬祖爱族,扫墓悼念,不准忘本弃族,互不关心。 四要兄弟和睦,妯娌相亲,不准争长论短,手足情分。 五要择婚持慎,德才为重,不准喜新厌旧,抛妻弃子。 六要教子有方,耕读为本,不准娇生惯养,贻误终身。 七要夫妻偕老,甘苦与共,不准嫖娼盗赌,败坏家声。 八要勤俭持家,劳动致富,不准好逸恶劳,奢侈家傾。 九要睦邻互助,异性相依,不准见利忘义,怨恨滋生。 十要为人谦和,处事廉政,不准同流合污,害国害民。
      郭姓,清朝道光年间,从外地逃荒迁入,现有人口129人。
      任姓,清朝咸丰年间,从外地逃荒迁入,现有人口96人。
      孙姓,民国时期,曾姓姑娘从外地迁入住娘家,26人。
      程姓,解放前,曾姓姑娘从城关镇牛庄迁入,住娘家,16人。
      黄姓,解放前,曾姓姑娘从外地逃荒迁入,住娘家,现有人口15人。
      谢姓,解放前,谢新城从外地迁入,住娘家,现有人口7人。
      王姓,解放前,曾姓姑娘从外地迁入,住娘家,现有人口12人。
      史姓,解放前,郭姓姑娘从外地迁入住娘家,现有人口10人。
      张姓,1949年,张孝中从七里河行政村小李自然村迁入,现有15人。
      该村现有总人口798人,有曾、郭、任、孙、程、谢、黄、王、史、张共9姓,其中曾姓为本村大姓,占全村总人口60%。
【和楼自然村】
       和楼村位于银城路北段与二环路交汇处,北靠涡河西岸,南邻赵庄,西邻蜜蜂刘村,耕地面积275亩,总人口403人,居住有和、董、刘、王4姓。
640.webp (8).jpg

太康县二环路

【村名由来】
       清乾隆年间,和氏两兄弟为避战乱由山西乐平县迁徙此处。因建一座土木结构小楼,由此起名和楼村。
【姓氏族谱】
       和姓,清乾隆年间,和氏两兄弟为避战乱由山西乐平县迁入,现有人口355人。
       董姓,1950年,住娘家迁入,现有人口10人。
       刘姓,1952年,住娘家迁入,现有人口31人。
       王姓,1985年,住娘家迁入,现有人口7人。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