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057|回复: 0

【大美太康】高贤乡王庄行政村(张庄、王庄玉皇阁增福庙)村名由来、姓氏族谱、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0 12: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焦作| 来自河南

王庄行政村位于高贤乡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东邻漳西行政村,西接前程行政村,南与尖庄行政村接壤,北与周岗、保渡行政村毗邻。王庄行政村原来与尖庄行政村同属一个大队,在1978年6月与尖庄大队分开。辖张庄、王庄、玉皇阁、增福庙4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921亩,总人口1524人。有张氏、王氏、李氏、白氏4个姓,其中,张氏为本行政村大姓,869人。

西王庄

西王庄位于王庄行政村北部,东邻漳西,南邻张庄、玉皇阁,西邻后程,北邻周岗、小保渡。村庄占地56亩,耕地560亩,人口423人,有王氏一个姓氏。

村名由来】王氏始祖出自山西省太原。清顺治八年(1652)辛卯菊月之际,从史寨迁移本地,由始祖命名为“王庄村”。由于本乡有两个王庄,该王庄村位于西部,所以叫“西王庄”。

姓氏族谱】王氏始祖出自山西省太原,清顺治八年(1652)辛卯菊月之际,从史寨迁移本地,现有人口423人。

增福庙

增福庙位于王庄行政村东部,东邻漳西,西邻玉皇阁,南邻张庄、尖庄,北邻王庄。村庄占地20亩,耕地180亩,37户,163人。村中有张氏、白氏两姓。其中张氏为村内大姓。

村名由来】增福庙村原名杨楼。清朝末年张氏家族从山西大同移民到此地,安居乐业,风调雨顺,逐年增产增收,为感恩上帝赐福,给增福爷修建了五亩四四方方的庙院,故取村名为增福庙。

姓氏族谱】增福庙村共有张氏、白氏两个家族,37户,人口163人。 清朝末年张氏家族从山西大同移民到此地,现有35户,151人。 白氏何时何地迁居增福庙无考,现有2户,12人。

南张庄

南张庄位于王庄行政村东南部,东邻尖庄,西邻玉皇阁,南邻程窑,北邻王庄、增福庙。村庄占地50亩,耕地272亩,256人。有张氏一个姓氏。

村名由来】 张氏家族出自元末明初,始祖张居川。相传张居川从北平牵一黄牛渡大河而来此地,由于当时太康县兵荒马乱,城郊了无人烟,张居川就在此地开荒种田,由于此地地势高大,又荒坟林立,故为尖冢岗,明末改为张庄,村名张庄一直延续至今。高贤乡有三个张庄,因该村位于高贤乡南部,为了区分,被称为“南张庄”。

姓氏族谱】 张氏始祖张居川于元末明初从北京迁居张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只有张氏一个姓氏。现有人口256人。

玉皇阁

玉皇阁村位于王庄行政村西南部,涡河从村西南自西北流向东南。该村东邻增福庙,南邻程窑,西邻前程,北邻王庄,耕地面积909亩,现有人口170户,682人。村内住有张氏、李氏、王氏等3个姓氏村民,张氏为本村大姓氏。

村名由来】原叫鸡毛山村。据说鸡毛山上的天爷庙建成以后,玉皇阁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天爷庙里有座阁楼,天爷玉皇大帝原名叫张玉皇,所以原来的鸡毛山村就改名为玉皇阁村。

姓氏族谱】该村共有张氏、李氏、王氏等3个姓氏,现有人口170户682人。

张氏,明初洪武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玉皇阁居住,现有人口126户,492人。

李氏,明万历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玉皇阁居住,现有人口28户,120人。

王氏,明万历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玉皇阁居住,现有人口16户,70人。

史迹传说
鸡毛山的传说

玉皇阁天爷庙,远古时期是一个高岗子,在建天爷庙以前,这个高岗子像鸡毛一样,一天一天地往上升,一直升到比大树还高,还继续往上升,当时被称为鸡毛山。据当时的迷信说法,只要在这个鸡毛山上建座大庙,鸡毛山就不会再往上升了。结果当时附近的村民就捐款、捐物,如麻、木料、砖、瓦等建庙所需的东西,这样在夏朝以前天爷庙就建成了。说来也怪,自从天爷庙建成以后,这个鸡毛山就不再往上长了。该庙是供奉玉皇大帝的,所以从此之后,鸡毛山就改称为玉皇大帝天爷庙。

玉皇阁天爷庙的传说种种

天爷庙建于夏朝以前的远古时期。其建筑布局自南而北依次是:门前广场、大门、前院、东西凉亭、东西廊房、大香炉、前大殿、左右圈门、后院、后大殿,四周围墙。该庙宇坐北朝南,所有建筑一字排开,前后左右对称,错落有致。四周、院内栽满苍松翠柏,庙宇点缀其间,星罗棋布,庄严肃穆。 最南面是一个大门,大门前是占地面积10亩的大广场,大门是门楼,门楼有三门(前有一大门,后有对称的两个小门),四个角全都是大挑角,大脊两头安有 “寿”字、琉璃瓦,门里面两厢塑像是门军。

门楼北边是一座大殿(前大殿),东西跨度17米,南北深9米。大殿前边的走道宽3米,走道外有四根直径0.6米、高3.6米的明柱,明柱至大殿间非常宽敞,可以并排放两张桌子,还有人行道,明柱下有一尺多厚的石墩;大殿的上面是琉璃砖,大脊是一种跑马大脊,四角是木工用木料制成的大挑角,全是五脊排山;大殿里的塑像是天爷玉皇大帝的坐像,东边是太白金星站像,西边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站像。

大门与大殿中间是前院,前院的两侧有凉亭、东西廊房,东西对称。 前院中间两侧各有一座凉亭,东西对称,飞檐挑角。东侧凉亭里面悬挂有一口大钟,传说每逢初一、十五有道人撞钟;西侧凉亭里面竖立一通石碑,镌刻着建庙捐款、捐物者名单和庙宇建造的情况。

前院的东边廊房明三暗五,高3米,深5米,琉璃瓦盖顶,大脊挑角,屋内塑有神胎,南北屋山上也绘有图像,具体是何神位、图像,无据可考。

西边廊房也是明三暗五,高3米,深5米,琉璃瓦盖顶,大脊挑角,与西廊房一样布局。里面塑有三位送王奶奶坐像,三位奶奶的身上塑满了小娃娃像,房屋南北山上塑有娃娃 山,高2米多,塑满了娃娃,因此该殿称为娃娃殿。

5a2bb08911053.png

玉皇阁天爷庙之灵霄殿

5a2bb08920beb.png

灵霄殿玉皇大帝像

5a2bb08961e4c.png

玉皇阁天爷庙之坤懿宫

5a2bb08a7a231.png

坤懿宫王母娘娘像

再往北,是后院,前大殿与南北院墙之间有宽一尺的东西隔墙,东西各有一个圆圈门。香客从东圈门去后殿烧香,烧香后从西圈门出来进入前大殿。

后院北部是后大殿。后大殿是座阁楼,阁楼也是前出后拱,前面是四根直径0.6米、高3.6米的明柱,明柱下也是石墩,其中,阁楼的地基是三级门台,下层小檐琉璃瓦,拾级而上是高度3米、明柱四根、跑马大脊、五脊排山、楼顶全是琉璃瓦,四角也是木工用木料制成的大挑角,明柱上边的檐板上雕刻有花纹,明柱上金龙盘绕。楼阁里面的塑像是王母娘娘的大像,两边站立金童玉女,楼内砖砌的地平。

后院东西两侧是东西廊坊。东西廊房全是琉璃瓦罩顶,大脊两头安有寿字,四角全是挑角,里面塑有神像。东廊房塑像是何神位无从考究;西廊房塑有观音像,仙童站立两边。(张孝杰口述,周化宇撰稿)

王延章和李存孝比武的传说

第一说:相传唐朝末年西王庄村有个摆渡人叫王延章,在古黄河渡口(今高贤乡保渡村)摆渡,此人力大无比,武艺高强,常年在河里摆渡,摆渡用的船篙是铁的。李存孝是鸡毛山(今玉皇阁村)的大王,一个江洋大盗。一天,李存孝来到王延章摆渡的船上,要坐王延章的船过河。王见李带的财物很多,顿生歹念,想把李翻入河中淹死,不料这一想法被李察觉,李对王说:“我看你也是一条汉子,为什么想阴谋害人?不感到羞耻吗?明人不做暗鬼,我让你先打三篙,只还你两锏,行吗?”王延章暗想:我这铁篙足有百余斤,只需一篙便可结束了你,何用三篙?于是便说:“好!”说时迟、那时快,抡篙便向李的头顶劈来,艺高人胆大,只见李存孝不躲不闪,不慌不忙,等篙将到头顶时,用锏只轻轻一挡,那篙已飞到数丈开外,并且弯得象麻花。王延章只吓得伸长了舌头,也不敢去拾篙了。李存孝说:“看我给你捋直!”说着拿起篙,顺手一捋,那篙伸直不说,竟然长了一米多。王延章大骇,跪在地上哀求道:“有你李大王在,我王延章以后再也不敢了!”老百姓听到此事都说:“今后可保渡了!”流传至今尚有保渡村、王庄村。玉皇阁姓李的比较多,乃李存孝的后代,村后的大冢子乃当时的鸡毛山。

第二说:相传唐朝末年,西王庄村有个摆渡人叫王延章,在古黄河渡口(今高贤乡保渡村)摆渡,此人力大无比,武艺高强,常年在河里摆渡,摆渡用的船篙是铁的。李存孝是鸡毛山(今玉皇阁村)的大王,一个江洋大盗。一天,李存孝来到王延章摆渡的船上,要坐王延章的船过河。二人对过江湖话以后,王延章言道:“我在江湖上有多大威名有多大的武功可以说是天下无敌,谁也没有我的武艺高强”,李存孝说:“我在江湖上,是走遍天下无敌手,天下第一侠客,你王延章是无名之辈,不是我敌手”,二人话不投机动起手来,你一来我一往,打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就这样,二人大战三天三夜不分高低,最后王延章一铁篙扎空,败下阵去。王延章说:“有你李存孝,没有我王延章”,李存孝也说:“有你王延章,没有我李存孝”,二人惺惺相惜,各自走开。后来王延章的铁篙就扎在后阁楼(后大殿)的后边,用于拴马,村民到此,时常抚摸缅怀二人。时间久了,铁篙(现在还在)磨得铮明瓦亮。从此以后,王延章与李存孝比武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王延章和李存孝比武的这两种传说,这一带的人都相信第二种传说较靠谱。

相传,古时候人少,东、西村有什么大小事,待客需要盘子、碗等其它用具。前天晚上,来到庙院上香还愿、祷告,到明早起,这些用具全在庙院里放着,办过事以后,把所有的用具全部送还。时间久了,有些爱财的人家,没有归还全部借走的用具,到后来,这些用具不再有了。

相传,庙院里有条大蛇,大蛇有多长,据说,蛇的尾巴,卷在庙院门楼上,蛇头可以喝到刘河林里的水。

相传,古时候,庙院里办过私塾,有一个前程村的学生,在大庙院里上学,在去上学的途中,一走出前程村东门,该学生的脚就不挨地了,时间久了,这个学生告诉他爹这件事,他爹说,你说的我不相信。过了几天,他又告诉他爹说:“爹,我真的会飞”,他爹不相信他真的会飞,就在后边跟着孩子,果不其然,他看到他的孩子一出庄东头慢慢就飞了起来。到中午放学孩子回家了,他爹说:“孩子,这个学咱不上了”,从此之后,这个孩子就不上学了。

玉皇阁天爷庙院门楼里边有一座迎北墙,墙有九尺高,一丈长。说起来这座迎北墙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个迎北墙是孙庄人修的,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不好听的传说,说什么呢?只要天爷庙一上香的话,孙庄的青年都往北跑,所以他们就修了迎北墙。

据说,孙庄原来就在玉皇阁东头岗子上居住,可是孙庄的人多,玉皇阁的人少,玉皇阁的小孩不能出来,一出来就打,小孩不敢出来。如果你家喂的猪羊,只要一去,就给你打死。看孙庄人这样飞扬跋扈,当时有一位先祖,抱着家谱去京城北京找爷们帮忙,来到北京见了爷们,来龙去脉一讲,爷们说了,你在这住几天吧。就这样大概住了三至五天,就赶快回来,走到高贤集南门,他往南一望,大吃一惊,他问当地人孙庄为什么看不见了?回答说,你这位老先生,有所不知,玉皇阁出大官了,北京来张帖子说道“离绝无理大楼孙,限三天三夜把全部村庄搬走”,这不,孙庄已经全村搬走几天了。老先生大笑三声说:“玉皇阁终于见到天了”。从此以后,玉皇阁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天爷庙的变迁 天爷庙一直到中华民国的时候,由于当时军阀连年混战,那时保渡、周岗、前程几个村把天爷庙扒掉了,扒了天爷庙后,东西被几个村分了。据说,保渡分的东西,建了个祠堂,该祠堂没有使用多久,就被其他人扒掉卖了。前程村分走的东西,据说盖了个礼拜堂,礼拜堂里没有人去守礼拜,结果礼拜堂也没有长久。周岗村的负责人用周岗分走的砖建了一座两孔桥,多年以前,这座桥塌了,不复存在。

1982年春天,玉皇阁村张孝杰等四人,收了各村的捐款、各善家捐的木料,操办了一个春天,建了一个天爷庙,庙不大。

2002年秋季,天爷庙塌了,张孝杰、张友福、张友成负责,当时手里没有一分钱,自己买点白菜、粉条,张友成拿五斤大豆换了豆腐,招来几个泥瓦工,再次把天爷庙盖好。

2015年正月初一在庙上开了个会,发动数位烧香的善家,请求善家捐款,在正月初一启动,正月初九收来捐款,正月十九日开始动工,大概一个月前大殿终于竣工建成。前殿建成以后,又请来塑像师傅,塑了座天爷像,立碑记述了捐款的善家和重建天爷殿的情况,天爷像在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开了光。

2016年正月,农历二月初善家捐款,后大殿开始动工,工程进行12天,后大殿竣工建成,王母娘娘像塑了十几天还没有塑成,后来又买了后程村七、八十车土填坑。

有庙就有道人。玉皇阁天爷庙原来有一位道人,长期在庙上住,庙院有三十多亩土地,他以种地为生。每逢初一、十五撞钟,他一撞钟,百姓们就知道是初一还是十五。这个道人叫李明亮,他跟前有一个女儿,后来这个道人年事已高,就死掉了,她女儿如今也去世了。

非遗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玉皇阁天爷庙这个历史悠久的大庙院进行了考古发掘,这里是有名的玉皇阁遗址,属二里头文化,太康八景之一。

玉皇阁遗址位于玉皇阁村北侧,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是一快高地,南北长380米,东西宽240米,总面积91200平方米。有一条东西大路横穿而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断崖处暴露有灰坑,文化层厚约2米。玉皇阁遗址的陶器,灰陶多,器形大,器壁厚,有地方特色。陶质为泥质夹砂灰陶,也有泥质红陶。 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蓝纹、粗绳纹、细绳纹。从陶器的形纹饰特点看,玉皇阁遗址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

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遗址灰橛为坐标点:向东、西各扩126米,向南扩156米,向北扩232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四周外扩15米。这是周口市人民政府把玉皇阁天爷庙留下的文化遗产予以保护的历史见证。

5a2bb227912ae.png

玉皇阁文化遗址

夏、商、周代 面积9.1万平方米。

文化层厚3米。

保护范围:以遗址南部的地下筒形灰橛为为坐标点,向东、西各扩126米,向南扩156米,向北扩232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四周外扩15米。

讲述人:王勤生、张传领、张友俊、张红良、李振玺、张孝杰;
撰稿人:周化宇、刘新政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