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02|回复: 2

【太康记忆】刘秀逃难杨庙集--子禽长眠来风岗(第10期)

  [复制链接]
POS
发表于 2015-10-29 1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岁月静好
刘秀逃难杨庙集子禽长眠来风岗
一今天“小乐”带你去穿越,不过这次穿越要倒时差,你要准备好哦,因为这两个和杨庙乡有关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太康县城北二十五里有个杨庙集,杨庙南街有座八步孔半桥。这座桥不光桥名稀罕,样式也和一般桥大不一样。桥上有井,井上有庙,庙前有口罄,罄上长棵树。是树连罄,罄挨庙,庙连井,井连桥。从前,前来看稀罕的人嚷嚷不断,传扬千里以外。为啥叫八步孔半桥哩?因为这座桥是八步宽,八步长,一孔桥眼东西相连;另一孔桥眼只通半截,就拐到井里了。因此,起名叫八步孔半桥。这座桥是哪朝哪代建的谁也说不清。只知道“鲁班造桥救刘秀”这个传说。
据说,当时建桥时,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叫这样建的。人们问他,叫串一眼井干啥?他光说“不用问,久后自有用处。”八步孔半桥建好几十年,谁也没见用处在哪里。又过几十年,在王莽赶刘秀的时候,正好从杨庙路过。刘秀前边跑,王莽后边追。眼看着刘秀就跑不掉,跑到八步孔半桥上,他—看,桥上有个井,就把心一横,“扑通”一声,跳进了井里。王莽撵到井沿上往下一看,井里有水纹,心里说:“刘秀哇,刘秀!没料到这口井就是你的葬身之地吧?”他觉着刘秀投井淹死了,就领着人马正北走了。其实,刘秀跳井以后,井水只有腰深,往北一摸,有个黑洞,就钻了进去。等王莽去后,刘秀从那半孔桥眼里摸了出来。一出来碰见个老头,问是谁叫建的这座孔半桥,那个老头也说不清是谁,只是说听老年人讲,是个白胡子老头叫这样修的,刘秀说:“八成是鲁班老祖吧”就这样刘秀又过一难。八步孔半桥的故事“小乐”给您讲完了,下面就给您讲述子禽墓村的由来.....
   杨庙西南4公里左右有一个古老的村寨,叫子禽墓,原来叫来风岗,后来由于孔子72门徒之一的子禽葬在此地改为子禽墓。相关资料记载:“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旧《项城县志•人物志》的《儒林》第一篇,记载的就是陈亢的事迹。说陈亢的哥哥子车在卫国因病去世,他嫂子与家大夫商量要举办殉葬礼,对陈亢说:“您哥哥不幸去世,我们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殉葬礼。”陈亢说:“殉葬并不合乎周礼。真要殉葬的话,用你们两个人才比较合适。因为哥哥在世时,是你们奉养的啊。”一句话说得嫂子和家大夫竟再也不敢提“殉葬”的话了。
  在《论语•学而》中还有一段故事,说陈亢因看见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熟悉这个国家的政治,感到很奇怪,就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国,总清楚这一国的政事。究竟是夫子自己请求国君告诉他的呢?还是国君自己情愿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国君认为我们的老师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所以每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就会自动把一国的政事告诉老师,向他请教。哪里是老师请求呢?若要说是老师请求,那末,老师大约也和别人的请求一样吧!”
  陈亢做官,遵循的是无为而治。明代学者顾龙裳《公堂清燕》诗中,有“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就是写陈亢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专施德化不用刑罚、公堂抚琴、“无为而治”的情景。
1.jpg
一据《太康县志》和太康《陈氏家谱》记载,公元前430年,陈亢在卫国病死,家人将他的灵柩南迁,准备安葬在他老家南顿。可是南行至太康“来风岗”时,不知何因,家人把他安葬在岗子上了。其家人亦在此定居守墓,繁衍生息,“来风岗”因此更名为“子禽墓村”。
2.jpg


发表于 2015-10-30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有这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1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周口| 来自河南
图片是顾御史墓,小编你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太康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我们,每天有惊喜,抖音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关注,你还在等什么?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